关于性别的思考与专业选择中的性别差异:妇女与性别议题包(20SP)
目录
前言
“男生擅长理科?女生擅长文科?”-性别偏见问题探究
挚友之家 1A 组就“妇女与性别”这一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并将具体过程与重要成果简要制成议题包。议题包中大致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以组内探索 议题为主;一方面以组内设计课程为主。
组员首先广泛搜索与议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最终确定了“女性的生理性别(先天)”、“女性的社会性别(后天)”、两性关系三大框架,涵盖了“刻板印象”、“女性与职业”、 “女性与政治”、“LGBTQ”等多个方面的诸多话题。此外,组内参见了往年社探成果,并对其中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尝试借鉴前人经验,也在这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的思 考。
在这之后,组员们又发散思维,利用网络与现实中的诸多媒介收集了更多案例,建立了行动案例库。后精选了两个案例——“绣出历史:一群河南农家女的社会 实验”、“扶贫与社会性别平等 ——世界宣明会榕江县“儿童为本,小区扶贫”项目案例”,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将问题的背景、现状、实践过程、目标初衷等相关内容制 成教师备忘录,并围绕两者设计了案例分析课程,旨在带领学生观摩旁人的行动,以更好地开展自主的实践。同时,挚愿者们也就授课内容与形式进行了思考,并通 过讨论、授课、表演等形式为学生带来精彩的互动学习体验。
而后,结合之前诸多准备工作以及深入的讨论,挚愿者们各自设计了一份议题课程教案。经过对比整合,组内最终形成了以“专业选择中的性别差异”与“关于性别 的思考”联结的两份课程教案。
最后,挚愿者们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制作了简练的议题任务卡并提出一些可供讨论的问题,帮助引导学生进行层层思考。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简短的介绍了解挚友之家所做的工作,学会灵活使用议题包,并有效地寻求挚愿者的帮助,为社区探索贡献自己深入的思考与具体的行动。
议题任务卡
讨论主题:学习(大学之前)道路上的性别刻板印象
⚫ 小组讨论:回应各自做的任务卡中的反思问题(具体见任务卡第 5 步,这里是所有任务卡问题的归纳): 对于性别刻板印象对学生寻找、探索喜欢的学科,养成学习习惯的影响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采访家长和老师的过程中,有遇到谁的经历让你印象深刻的吗?是否出现了与你预期态度相反的发言呢?你觉得年龄对于人们对性别的看待有影响吗?
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次实践中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可以这样提问:
你观察到的对于男性和女性的刻板描述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有怎样的影响?是文理分科助长了性别刻板印象,还是性别刻板印象才是问题的根源呢?高考改革可以解决过去的性别偏见吗?
你觉得这样的刻板印象,除了在学校里,还有出现在 社区的其他方面吗(例,女性兼顾家庭,男性发展事业)?刻板印象是源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吗,我们可以怎样去改变更多人的看法?
⚫ 大组讨论:分享小组收集的关于文理科班男女生分布的数据和采访内容,将它们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性别刻板印象在社会中的发展,思考未来的举措。
具体问题:
- 总结任务卡:你通过做任务卡,发现了哪些性别刻板印象?这些印象是怎么影响学生们寻找和选择自己的学习兴趣的?
- 志愿者归纳学生的讨论和分析,提出更根本问题:
1. 为什么我们要反思和纠正性别刻板印象?(关注它的二次加深)
2. 决定男生和女生关注、选择文/理科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3. 个人的兴趣和能力在发掘自己的专业学科中占据了多大的比重?
4. 作为个体,我们要怎样帮助更多人摆脱偏见?
5. 作为团体或者一个社区工作者,我们要如何帮助成长于这些刻板印象中的人找到自信,并给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
6. 当学生们走出高中甚至大学校园,我们会发现,自古以来,许多艺术文学领域的大师都以男性为主,这是因为其实是男性擅长文科,还是别的原因呢?
参考资料:
[1]刘萍,何玲.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培养与女性科技人才的开发——基于对广西南宁市某重点高中文理分科状况调查的实证研究[J].贺州学院学
报,2012,28(04):123-128.
[2]雍华,刘浏,冯长焕.性别差异对高中生文理分科影响的统计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21(02):152-154.
[3]果壳-理工科的女生为什么少?因为她们理科差?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16047203954745
[4] 女 生 在 理 科 的 天 赋 和 后 天 学 习 能 力 上 是 否 不 如 男 生 ? 为 什 么 ? - 林 为 珮 的 回 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092490/answer/58220501
[5]重磅!湖南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出炉! https://mp.weixin.qq.com/s/rWi5eDLChZt3meDynCzfqg
讨论主题:专业、就业与性别
⚫ 小组讨论:回应各自做的任务卡中的反思问题(具体见任务卡第 5 步,这里是所有任务卡问题的归纳):
回应各自做的任务卡中的反思问题(具体见任务卡第 5 步,这里是所有任务卡问题的归纳): 对专业和职业与性别刻板印象的关系有哪些新的认识? 根据社区探索,这个问题有什么变化趋势? 在社区中对议题进行探索时(采访、观察等),遇到了什么问题?这对理解讨论主题有什么影响吗?
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次实践中看到的社区与议题的联系。
可以这样提问:社区里的哪些现象可以反映我们探索的主题?社区拥有什么独特的地域特色 影响探索的结果吗?在社区里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减轻性别刻板印象对专业、职业选择的影响?
⚫ 大组讨论:分享小组收集的采访内容和对专业和职业与性别刻板印象的关系的讨论,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性别刻板印象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具体问题:
- 总结任务卡:你通过做任务卡,对专业、职业和性别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 志愿者归纳学生对于讨论主题认识的共性,提出更根本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性别刻板印象这个问题? 除了专业和职业选择,性别刻板印象还怎样影响我们的人生?
- 怎么看待男女各自的生理特色和优势与男女社会分工的关系?
参考资料:
[1] 周 小 李 . 专 业 , 性 别 , 就 业 : 专 业 性 别 隔 离 与 女 大 学 生 就 业 难 问 题 分 析 [J]. 中 华 女 子 学 院
学报 , 2015, 000(003):27-31.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NXY201503005.htm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NXY201503005.htm
[2]《2018 中国高校男女比例排行榜!》https://www.sohu.com/a/241736740_99974151
[3]有关《2019 中国女性职场调查报告》的报道 https://news.ycwb.com/2019-04/12/content_30238418.htm
[4]《各行业从业人员中的男女比例》http://datawrapper.dwcdn.net/044gF/2/
[5] 可查询工资的网站:看准网 https://www.kanzhun.com/xs/?ka=head-salary
议题课教案
议题课程 1:关于性别的思考
【课程介绍】
以关于性别知识介绍的小短片部分开始,引导同学思考性别的形成过程,从而引入关于先天和后天的性别介绍部分,之后为同学讲解性少数群体的概 念以及这一群体所面临的困境。最后以讨论的形式加深对于性别形成过程的思考。
【课程目标】
普及性别基础知识并使同学了解性少数群体的现状,在过程产生一些自己的思考
引入:性、性别、性取向
时间:20min
1. 播放短片:https://b23.tv/K4J17o 性,性别,性取向分别是什么?
2. 讨论性、性别、性取向的区别与有重叠的地方。
3. 讨论生理性别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男女差别。
4. 画一条时间线来回忆自己第一次收到的玩具,第一次参加的补课班等,与其他同学比较观察社会性别的形成。
5. 讨论自己是否有过不愿进行社会性别所被期望做的事,这些事和生理性别的差异有什么关系吗,可以怎样解决?
先天和后天的性别
时间:20min
1. 提问:你觉得自己是男生还是女生?为什么?——引出结论:生物和社会因素都影响性别认同的形成。
2. PPT 介绍先天与后天性别理论:
① 社会化(环境因素)与先天(生物)因素决定性别认同的程度是心理学中持续存在的争论,被称为“先天与后天”。这两个因素都被认为对性别认同 起了影响。
② 生理因素:基因和激素,可能会影响性别认同。Intersex(间性人或双性人):出生时 XY 染色体;
③ 社会因素:性别认同具有可塑性,可能来源于家庭,权威人物,大众媒体以及儿童生活中其他具有影响力的人所传达对性别角色的想法。
④ 社会性别是带有心理学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概念,是一种社会的标签,用来说明文化赋予每一性别的特征和个体给自己安排的与性有关的特质。
⑤ 历史上大多社会只会把性别角色分成两类——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同时认为前后两者在很大程度上跟生物学意义上的男性和女性相对应。
3. 讨论:男性气质只能属于男性,女性气质只能属于女性吗?(比如,阳刚之气,阴柔之气)
4. 猜一下下面图片中人物的性别
5. PPT 介绍刻板印象:
① 人出生后没过多久,社会便会按照其性器官的模样,来为他指定社会性别, eg.女生穿裙子,男生喜欢女生,女生一定要喜欢男生…
②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人的性别认同与其外显生物性别特征(生殖器和第二性征)不一致,会被他人视为违反内部的性别文化标准。这些性别表现 可以被描述为非常规性别、跨性别或性别酷儿(也就是说明那些违抗传统性别身份的新兴词汇)。并且有这种性别表达的人可能会遭遇到性别不安。(Eg. Transgender(跨性别)群体:指一个人在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与生俱来的性别,相信自己应该属于另一种性别。)
③ 总结:社会性别是可塑的,生理上的男性也可以拥有女性气质,生理上的女性也可以拥有男性气质,要打破传统看法。
性少数群体与 ta 们的困境
时间:25min
1. 抛出问题:说起性少数群体,大家第一印象会想到什么?
一般来说,大家想到的都是男同性恋,这一点在媒体影像里体现地淋漓尽致。我们这里 可 以 看 一 个 混 剪 的 视 频 :《【 同 性 混 剪 】 国 产 经 典 电 影 / 踩 点 向 / 张 国 荣 / 燃 / 群 像 / 春 光 乍 泄 / 美 少 年 之 恋 / 霸 王 别 姬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2V411C7gH?from=search&seid=10705279867672609554
可以看出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明星都曾经出演过以男同性恋为 主题的电影。除此之外,有可能会想到李安导演的《喜宴》和《断背山》,还有近几年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近几年耽美题材的剧集也往往很火。随 便一问:如果像吴彦祖、梁朝伟这些偶像真的是同性恋,大家会是什么态度呢?
2. 性少数群体介绍:
所谓性少数群体,也叫彩虹群体。在国际上也被称为“LGBTQIA+”,是女同性恋(Lesbian)、男同性恋(Gay)、双性恋(Bisexual)、 跨性别(Transgender)、酷儿(Queer)、间性人(Intersex)、无性恋(Asexual)的英文首字母缩略字。除去广大媒体中呈现的男同性恋形象以外,女同性恋 者、跨性别者、双性恋、无性恋等都没有获得同样的关注。
3. 讲述我国现状与 ta 们的困境:
前面可以看出大家对于同性恋的态度都是比较宽容的,但是是不是多数人在性少数群体问题上都像大家一样宽容呢, 答案是否定的。2016 年「国际不再恐同日」,一份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委托北大社会系做的《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在中国 只有 5%的性少数人群公开了他们的性身份,绝大多数 LGBTQ 人群在生活中受到歧视,尤其是在家庭内部、工作单位和学校;超过 80%的性少数人士曾因 自己的不同感到困惑。
北京同志中心(BEIJING LGBT CENTER)调研结果称:中国的性少数群体面临巨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50%性少数群体自称有寻求心 理支持的需求,同志人群的高抑郁风险是普通人群的 4 倍;跨性别群体中,自杀比例(至少有过一次自杀的行为)高达 45%。
总的来说,这些问题的原因 与歧视、侮辱、欺凌有关。调查发现,本来认为可以依靠的家人,恰恰是对性少数接纳程度最低的。超过一半的性少数受访者表示他们曾由于自己的性倾 向、性别认同或性别表达而被家人不公平对待或歧视,以及语言和身体上的规训,强制要求“扭转”等。
另外,在面对逼婚、生子等问题时,一部分性少数 人群选择隐瞒而与异性恋配偶结婚或“形式婚姻”,最终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巨大的伤害。特别是他们中的年轻群体,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在 客观上对自我的认同和规划也相对缺乏自由,可能会更加的恐慌和无助,增加走上歧路的可能性。-《性少数青少年(LGBTQ)更需要心理关怀》
4. 案例:在选择性地通过数据讲述宏观现状以后,讲述/展示具体案例。
a) 可选案例有:《当男人不想成为男人,一位想变性的老人和变性者的对谈》https://m.bilibili.com/video/BV1P4411P72J 性少数在不同环境下受到不公平对待的经历访谈案例选编-《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调查报告》P28-30 《我们在这儿 大声而酷儿》(莓辣科普书)P5-P24 [在此处键入]
b) 提问:案例反映了性少数群体的什么困境?如果案例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要怎样对待 ta 们?如果其他的朋友用一些带有偏见或者攻击性的语言评价 ta 们,你想对你的朋友说什么?
讨论+分享
时间:45min
讨论话题:
结合之前的经历和在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与小组同学讨论:你觉得在成长的过程中,身边的人(父母老师)的引导比起天生的性别对于 我对性别的认知更重要? 结合自己的经历与课上的学习,尽可能地运用到: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
1. 运用四角学习法将教室的四个角分为“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让同学们自主选择。
2.(10 min)学生们先自主思考,拿纸笔记录。
3.(15 min)到相应的角落和其他持有相同观点的同学们进行交流。
4.(15 min)每个小组总结组内的观点,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并提出问题与回答。
课堂用材料清单
白纸;阅读材料;PPT
课前准备
提前准备好播放视频
特殊说明
适用于什么人群、场景、课堂环节可以怎么变化,可以不填
教学评估
同学参与讨论的活跃程度以及观点深度
教学必读资料
1.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北大社会系、北京同志中心制作《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调查报告》2016.
https://www.cn.undp.org/content/china/zh/home/library/democratic_governance/being-lgbt-in-china/ 注:这份调查从性倾向、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方面反映了中国性少数群体的生存状况,并提供了一些性少数群体受到不公平对待的访谈案例
2. 厚朴心理《性少数青少年(LGBTQ)更需要心理关怀》2018 http://hopexinli.com/nd.jsp?id=172 注:这份文章反映了青少年性少数群体的种种困境
3. ICV MKT 公众号《IChannel | 虹尘之中 01:底层性少数群体的媒体影像——空白、扭曲、真实与爱》2020
注:这篇介绍了一些国产性少数群体的电影以及纪录片,同时也指出在柔光滤镜之后,多数性少数群体实际在媒体影像之外。
4. 维基百科词条:性别认同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0%A7%E5%88%A5%E8%AA%8D%E5%90%8C
注:这个词条介绍了性别认同的概念。教师需仔细阅读先天与后天性别部分以及非常规性别与跨性别的基本概念。
教学参考资料
以下用“教学必读材料”相同的格式,告诉哪些资料对更好地教学有参考价值。 https://mp.weixin.qq.com/s/ujWmuTugJfNJMPHVq18k9w 莓辣的 LGBT+科普书,可以用来参考,节选其中片段供学生阅读。
议题课程 2:专业选择中的性别差异
【课程介绍】
从学生自己的专业选择、身边的专业性别差异出发,归纳、讨论专业性别隔离现象。再通过视频和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专业性别隔离的理论意 涵,探究其形成原因、发展路径。延伸至职业领域,小组讨论并总结发言专业性别隔离带来的困境。
【课程目标】
了解专业性别隔离的理论意涵,分维度探索其成因、影响。
身边的专业性别隔离
时间:15-20min
1) 引入:
介绍大学的大致专业分类
(参考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7%E5%AD%A6%E4%B8%93%E4%B8%9A/3632681?fr=aladdin), 给学生提供 纸笔,写下自己心仪的大学专业,简单写出选择这一个或几个专业的原因。分组或集体分享自己的内容,归纳专业中的性别偏好。
2) 讨论:
影响学生专业选择的因素——学生、家长、学校,归纳性别差异。
3) 总结自己(中学生)专业性别刻板印象,引入对这一现象原因的思考。
专业性别隔离的理论意涵
时间:20min
1) 观看视频:女生真的学不好数学吗?(7 分钟)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7411F7nH/?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0
2) 讨论:
专业性别隔离是如何形成的:社会效率决定分工,对性别的刻板印象,性别隔离的时间、地域差异(过去与现在)(参考资料:联合国:《2019 年人类发展报告》http://hdr.undp.org/en/2019-report/download P147-168,了解性别不平等与人类发展的内在联系。 老师可将资料发给学生,视情况 阅读讨论)
3) PPT 讲解:
专业性别隔离的相关理论,如生物决定论、女性主义理论、社会控制理论、学科刻板印象等。(参考材料见附录)
4) 总结:
专业性别隔离的产生很大程度来源于性别刻板印象,并且这一印象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
专业性别隔离带来的困境-职业领域性别差异
时间:30min
1) 职业绘画:
给出几个词条:科学家、工程师、医生、数学老师、律师、国家领导人,让学生抽取卡片,并画出对应形象。画完之后,对比,看看画中 人物的性别特点,大家总结自己的刻板印象;归纳生活中发现的职业性别差异
2) 观看视频:
人们潜意识中的性别歧视(3 分钟) https://m.weibo.cn/6459276458/4479930056415376
3) 简要阅读:
在老师带领同学们了解序言部分后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阅读并总结第一、二、三部分:中国职场性别薪酬差异解读;“天花板”与“粘地板”:职场女性 晋升困境;求职招聘中的性别行为差异——2019 中国职场性别差异报告| 【职场深度报告】https://mp.weixin.qq.com/s/UisOhe5I96enGwYf5Iw9zw
4) 女性职业困境:
姚晨星空演讲:《中年女演员的尬与惑》(选段):曾红极一时的喜剧女主和微博女王,在生完两个孩子之后,迎来的不只是对生命的崭 新体悟,还有中年女性无可逃遁的困境,以及花无百日红的残酷竞争。时代变化之快,裹挟着人平地起又瞬间落,红极一时手握资源的女明星都因生育而 失去部分选择权,何况普通女性呢?
5) 结合视频和阅读材料,思考并总结:
专业性别隔离延伸带来的影响——职业领域:职业偏见有哪些?什么因素造成了职业领域的性别差异?女性在职场中的困境?
如何面对专业性别隔离
时间:20min
1)情景表演:
如果你的父母/老师不同意你选择的专业并给出"你是个女孩/男孩,学这个不合适"你会怎样应对并回答父母?
2)阅读《性别歧视真的会影响专业选择吗?》https://mp.weixin.qq.com/s/rGesZsQP6MEdTnULTpg5rw
3)讨论并总结:
在了解专业性别隔离和职业性别差异后,反观自己的专业选择,或许会有所改变,性别因素在你的专业选择有影响吗?如何面对专业和 职场中的性别差异和隔离现象?讨论我们能做出的行动。
课堂用材料清单
白纸;阅读材料;PPT
课前准备
阅读教学资料,相关文章
回顾自己或采访身边同学的专业选择经历,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分享
特殊说明
STEP2-3 视情况给学生分发阅读材料。
STEP4 中的情景表演依据课堂情况进行分组,可以抽取其中几组进行表演。
教学评估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程度
教学必读资料
1. 马莉萍等.《大学生专业选择的性别差异——基于全国 85 所高校的调查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16,37(05):36-42.
注:本文基于对高校的调查,研究了大学生专业选择的性别差异。着重阅读第二、第五部分,了解专业性别隔离的情况和理论解释。
2. 陆根书,刘珊,钟宇平.《高等教育需求及专业选择中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0):14-29.
注:本文对影响高等教育和专业选择中性别差异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教师需要仔细阅读理论解释与结论、政策建议部分,了解专业性别差异的理论意涵。
3. 程晋宽,严甜甜.《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与职业双重性别隔离现象的理论分析》.现代大学教育,2015(03):1-6+57+112.
注:本文主要分析高等教育学科专业领域与职业领域的双重性别隔离具有对应关系与传递关系。着重阅读第二、三部分,了解职业领域的性别隔离,和教育 到职业的对应与传递关系。
4. 联合国:《2019 年人类发展报告》http://hdr.undp.org/en/2019-report/download 注:着重阅读 P147-168,了解性别不平等与人类发展的内在联系。
5. 2019 中国职场性别差异报告| 【职场深度报告】https://mp.weixin.qq.com/s/UisOhe5I96enGwYf5Iw9zw 注:由于篇章较长可分小组阅读,后在后续讨论环节总结发言
教学参考资料
1. 视频:《TED 演讲——隐形偏见》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b411u7MA?from=search&seid=2002681207557426173 注:作为一名女性律师,玛琳·菲茨杰拉德通过研究性别歧视背后的思维成因指出,职场女性所遭遇的歧视像一座“隐形壁垒”,针对女性的偏见深植于社会文化与大 众认知之中。而男性与女性的性别角色差异早在出生伊始便已固化。
2. 关于中国女性获得教育的历史:李丹, EGRC 供图. 中国百年女性教育发展史脱离"伪教育"藩篱走向现代教育[J]. 留学, 2019(9):30-38.
https://xw.qq.com/cmsid/20190602A03ZRH00
注:中国的女性教育,发端于 19 世纪末,对于冲破旧思想的桎梏、瓦解不平等的性别观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女性走向独立和自由的新征程,自此开启。 3. 视 频 : 《 “ 生 来 会 做 饭 的 ” 女 人 , 为 何 却 成 不 了 主 厨 ? | 纪 录 片 预 告 | 橙 雨 伞 公 益 字 幕 组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T4y1J7YL?from=search&seid=15477022347211408597 注:职场中的性别偏见 [在此处键入]
4. 工作场所的性别隔离 https://mp.weixin.qq.com/s/FTep4lt12kD6c7DKcoma9g (涉及性别隔离的原因,举措分析)
附录
附录 1 参考资料
一、专业选择的性别差异
1. 理论基础:国内外关于大学生专业选择性别差异的研究包含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教育学的视角,相关理论涉及生物决定论、女性主义理论、社会控制理论、学科刻板印象等。
生物决定理论认为,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导致男女禀赋的差异,如女性在抽象思维和科学认知方面处于劣势,当他们进入高等教育阶段,这种差异就会表现在学 科和专业的选择上,因此学科专业的性别差异是外生的、客观的,是先天自然禀赋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反映在专业选择上。
女性主义理论认为,现有的专业性别隔离现象本质上是性别歧视,是社会结构中男女地位与职业隔离的复制,并通过教育制度强化这一结果。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 男性占据了社会上的优势学科,而女性只能选择非重要地位的学科。这种“男性学科”和“女性学科”的分离并非男女的生理差异造成的,更多的是通过社会文化建构 的。
社会控制理论从社会维持性别隔离状态的角度出发,认为男性和女性在外部因素影响下,通过内化不同的价值观以及可能存在的社会歧视因素的驱使,在教育、职 业等选择中做出不同的决定,如倾向于社会所期待的专业,女性会较多选择那些承担养育功能的专业领域,男性则会较多选择需要分析思维的专业。 还有一种与之相关的理论解释是“学科性别刻板印象”,即无论性别和专业如何,大学生都认同“男性适合学习理工科目,女性则更适合文史科目”。
2.已有的研究成果 除生理因素外,影响专业选择性别差异的个人因素包括偏好、兴趣和能力等。学科兴趣是学生选专业时的首要考虑因素,同时,女生比男生更大学生专业选择的性 别差异 注重个人理想,男生更看重未来工作的货币价值,因此倾向选择那些未来收入更高的专业。女生倾向选择学习难度低、竞争程度低的学科,高风险工作的专业对男性的吸引力更强。
男女生在学术准备方面的差异也会导致专业选择的差异,高中成绩的性别差异与大学专业选择之间存在相关性。在家庭因素方面,父母意见是影响男 女生专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女生比男生更加看重“父母和家人的影响”。家庭收入水平、家庭教育期望等因素也会导致专业选择的性别差异。相较于低收入家庭,中等 收入家庭学生更倾向选择男性主导专业;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越高,学生越可能选择男生主导专业。
二、劳动力市场职业性别隔离的再生产
劳动力市场职业领域是高等教育学科专业领域性别隔离现象的投影。在劳动力市场中,职业是个人社会地位的重要体现,职业决定了个人的经济收入、社会声望和 权力。布劳(Peter M. Blau)和邓肯(Otis Dudley Duncan)在分析劳动力市场的职业结构时发现,职业对社会地位有重大影响,获得职业地位是改善社会地位的重要途 径。格尔哈德·伦斯基(Gerhard Lenski)认为:“职业的阶级系统对工业社会大多数成员来说都是权力、特权和声望的主要决定因素”。
然而,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看,职业领域的性别差距在不断拉大,不仅存在性别隔离的职业数在增加,而且高层职业领域的性别差距增大。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的 职业性别隔离现象。格罗斯(Edward Gross)最早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界定,认为职业性别隔离是“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因性别不同而被分配、集中到不同的职业类别, 担任不同性质的工作。”
波拉切克(Solomon William Polachek)在此基础上认为,职业的性别隔离主要体现在女性的经济地位不如男性,且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往往集 中于一些“女性职业”,这些职业多为辅助性的、服务类行业,工资水平较低。安克(Richard Anker)认为,职业性别隔离分为“水平隔离”和“垂直隔离”两种,水 平隔离体现为男性和女性居于不同的职业领域,比如男性多从事技术工人、医生、工程师等职业;女性多从事服务员、文秘、护士等服务性职业。垂直隔离体现为男性 所从事的职业地位往往高于女性所从事的职业地位。
国内较早对职业性别隔离状况进行研究且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者有赵瑞美、王乾亮、林聚任、赵萍、刘德中和牛变秀等。赵瑞美对职业性别隔离进行了理论界定, 认为性别歧视是产生性别隔离现象的主要原因。林聚任和赵萍发现女性在职业领域中处于低职业结构状态,被限制在女性职业内。
刘德中和牛变秀则在实证研究基础上 尝试对职业性别隔离进行分层分析和理论解释。在劳动力市场职业性别隔离研究的基础上,祝平燕和夏玉珍等学者从性别收入差距的角度研究职业性别隔离现象,并认 、为职业性别隔离不仅包括水平隔离和垂直隔离两种形式,还包括性别收入差距。
黑格维施(Ariane Hegewisch)、威廉姆斯(Claudia Williams)和哈尔滨(Vanessa Harbin) 提出,职业性别隔离导致男性和女性的职业分布不均衡,影响了男性和女性之间经济收入和非经济报酬的分配。罗斯(Stephen J. Rose)和哈特曼(Heidi I. Hartmann)认为,职业性别隔离体现为女性低收入,在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女性职业领域和男性职业领域,男性职业领域所获得的收入明显高于女性职业领域。
此外,各职业领域 内部也存在着性别收入差距。黑格维施等人的研究发现,在几乎所有的职业领域内,美国女性平均收入均低于男性。在美国劳动力市场中,有大约 39.5%的女性就职于 传统女性职业领域,44.5%的男性就职于传统男性职业领域;仅有 5.8%的女性就职于传统男性职业领域,4.6%的男性就职于传统女性职业领域。
行动案例分析课程教案
绣出历史:一群河南农家女的社会实验
课程目标:
1.了解一个行动应该因地制宜,建立合适的出发点与目标,以及调动参与者观念改变与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2.明白什么是女性赋权,以及女性赋权对于性别问题改革的重要性。
1)教师下发原文,向学生简介周山村妇女手工艺品开发协会的案例概要
在一个叫做周山村的河南村庄 ,那里的女性和中国大部分的农村女性一样,生活在男女不平等的压迫之下,她们每天在家务农,没有自己个人的生 活,也从来没有人重视过她们的声音。那里的女孩刚出生便被抛弃,生不出男孩会被歧视,谁家想要男孩会把“改”或“变”字加到女儿的名字里,男孩偏好非常 严重。这样的根深蒂固的、女性地位的低下该如何改变呢?
一些致力于改变性别问题的官员来到了这个村庄,她们先是建立了一个手工艺品开发协会,妇女们逐渐参与进去,做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还获得了额外的收入,为了学习新的工艺出了远门到处学习,她们甚至还在香港出版了一本书《咱们的故事咱们绣》,用刺绣画和口述的方式,讲述周山村妇女自己的 生命故事。(ppt 展示相关图片)
周山村过去的村规充满了性别歧视的印记,比如已婚妇女,无论户口在不在村里,都不再享受村民待遇,她们的土地也无法得到保证。而这场行动唤 醒了这些女性的独立意识,成了周山村修改制订性别平等的村规民约的重要推动力量,她们的声音在基层民主中得到了体现,村民们的性别平等意识也越来越强。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周山村过去的问题在我们附近有没有出现过?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个行动的分析来思考如何在自己所在的社区推动男女平等。
2) 分成 3 个小组,每组带着一个维度的问题进行细读,在组内进行讨论
目标:这个行动的产生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最初由哪些主体进行推动?最终解决问题了吗?
行动:河南农家女们都具体做了哪些行动?她们获得了什么能力?为自己与村庄带来了哪些改变?
关键之处:你认为这个行动获得成功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行动设计的精妙之处在哪?你所在社区的问题能否借鉴这一点?
3) 各小组分别分享讨论的结果,讨论收获。
4)教师总结:参考教师备忘录总结各问题的答案,总结行动的出发点与调动参与者主体性、为参与者赋权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培养共情意识,并与社区 探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社区进行行动的方案与可能性。
学生阅读材料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96438921920593
教学必读材料
《周山村:草根组织展现变革“她力量”》http://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4-04/08/001299.html 高涛. 通过妇女赋权带动村民参与推动村庄治理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主要阅读其中赋权相关部分
扶贫与社会性别平等 ——世界宣明会榕江县“儿童为本,小区扶贫”项目案例
step1 授课
1、引入-项目背景介绍:
大背景——许多 NGO 组织通过实施发展项目,关注扶贫与妇女发展。
小背景——世界宣明会贵州省榕江县“儿童为本,小区扶贫”项目 2、阅读文章第一节,思考: 大胆设想,项目主题为“儿童为本,小区扶贫”,如何在这个项目中推动社会性别平等?你能想出什么具体措施?或者对文中提到的措施有什么期待?
Step2 合作学习
小组一:
案例一:妇女在项目小组中充分发挥作用
(1)阅读背景介绍
(2)阅读安芝和秀芝关于项目参与的描述,梳理妇女参与的具体措施。(小组合作,思维导图)
(3)回答问题:
1、在农村地区,妇女参与社区事物程度低的原因有哪些?
2、宣明会项目进行过程中,采取了什么措施提高妇女的社会参与?
3、除了这些措施,还能采取什么行动提高妇女的社会参与? (4)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
小组二:
案例二:扶贫项目的设计与社会性别关系
(1)项目背景介绍
(2)阅读四个小组长的故事,梳理措施——影响
(3)回答问题: 1、该行动的立足点在哪里? 2、该行动完成了既定目标吗? 3、结合该项目,谈谈你对“妇女相互支持”的看法?在该项目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4)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
Step3 总结反思
(1)提出探究问题:
1、综合以上两个案例,行动者发现了什么社区问题?
2、他们在调查中找到了此问题的哪些重点?
3、他们是如何策划社区行动的?
4、他们采取了什么社区行动?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行动方式?
5、行动的成效如何?社区居民是怎么参与到他们的行动中的?
(2)小组合作讨论
(3)导师和学生合作完成社区行动流程图。
课前准备
1、导师仔细阅读分析《扶贫与社会性别平等——世界宣明会榕江县“儿童为本,小区扶贫”项目案例的启示和思考》中两个案例的内容和启示思考。
2、下发案例材料,学生提前阅读。 附件: 下发学生资料.docx https://uploader.shimo.im/f/U4xIgN0YozzAEkvX.docx
教学必读材料
1、赖力. 扶贫与社会性别平等——世界宣明会榕江县"儿童为本,小区扶贫"项目案例的启示和思考[J].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36(1):173-177.
附件: 扶贫与社会性别平等——世界宣明会榕江县_儿童为本,小区扶贫_项目案例的启示和思考.pdf https://uploader.shimo.im/f/99Og2jrJ9xEiyqQS.pdf
教学参考材料
1、世界宣明会 http://www.worldvision.org.cn/cn/index
2、儿童为本小区扶贫项目-中华慈善总会 http://www.chinacharityfederation.org/ProjectShow/2/6.html
3、 “儿童为本小区扶贫”项目--中华慈善新闻网--人民网 http://ccn.people.com.cn/n/2014/1031/c366510-25949921.html
资源库
备选议题课程教案 1
时间:80min
简介(包括课上主要学习活动)
观察身边的性别隔离现象(学校-职场),发现问题并总结规律(刻板印象);
采用视频/教师讲解等方式系统性学习专业性别隔离的相关 理论和影响因素,最后延伸到职业性别差异。
课程目标
就专业和职业中的性别隔离话题进行探讨,了解原因、影响以及可采取行动等。
课程流程
STEP1 导入——探索身边的刻板印象
时间:20min
1) 观看视频:“99%的外国人回答不出的问题,你也试试?”https://m.weibo.cn/6459276458/4479930056415376 (穿插提问)
2)讨论:哪些班干部是男生?哪些是女生?课代表呢?为什么 男生女生的优势是什么?
3) 总结:身边还有哪些刻板印象存在?
STEP 2 专业性别隔离
时间:30 分钟
1)讨论:将刻板印象缩小到专业范围,对各个专业的印象,思考原因。
2)讲解: 理论基础:生物决定论、女性主义理论、社会控制理论、学科刻板印象
3)影响因素:性别刻板印象、家庭收入水平、家庭教育期望 总结
STEP 3:职业领域性别差异
时间:30min
1)观看视频:TED 演 讲:隐 性 偏 见 — — 我们如何令女性举步维艰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b411u7MA?from=search&seid=5826723805071058882 or 为什么女性领导人太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t41117jW?from=search&seid=5826723805071058882
(职场女性所遭遇的歧视像一座“隐形壁垒”,针对女性的偏见深植于社会文化与大众认知之中。而男性与女性的性别角色差异早在出生伊始便已固化; 职业性别差异除了归因于性别歧视、社会成见、男女性差异或家庭分工等因素,还与女性自身缺乏征战职场的自信和冲劲有关。)
2)阅读材料:2019 中国职场性别差异报告| 【职场深度报告】https://mp.weixin.qq.com/s/UisOhe5I96enGwYf5Iw9zw
3)结合视频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并总结:职业偏见有哪些?什么因素造成了职业领域的性别差异?与专业性别隔离的联系是什么?
4)行动:社会/个人
备选议题课程教案 2
简介
绘画;参与式讨论;讲解;头脑风暴;
课程目标
让学生发现自己对于职业的刻板印象;让学生对于专业性别差异和文理科偏见有一定了解;
课程流程
STEP1 职业绘画
时间:30 min
给出几个词条:科学家、工程师、医生、数学老师、律师、国家领导人,让学生抽取卡片,并画出对应形象。
画完之后,对比,看看画中人物的性别特点,大家总结自己的刻板印象。
STEP 2 职业背后的专业
时间:20 min
提问:大家对大学各个专业有什么了解?知道专业的性别比例吗?
讲解:介绍大学的专业性别差异
参考: [1]樊明成.当前我国大学生选择专业的性别差异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03):56-60.
STEP 3 回到高中文理科
时间:30 min
1. 给出大脑左脑和右脑分布图及一些性格特点,小组讨论将特点归类至左脑或者右脑
2. 介绍美国心理生物学家罗杰·斯佩里通过割裂脑实验,男女大脑发育不同,高中分文理科的原因之一,男孩学理女孩学文偏见来源,对文科生的歧视,文科 就业问题;
3. 探讨高考改革(取消文理)—打破性别刻板印象
备选议题课程教案 3:从校园到职场的性别偏见
简介
通过头脑风暴方式引入对两性偏见的思考,再从历史、现状、原因方面分别探究校园和职场上的两性偏见。最后以关于“独立女性” 的思考结束本节课程。
课程目标
让同学认识并思考关于性别偏见现状,为之后的课程
课程流程
STEP1 从校园看性别偏见
时间:30min
1. 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同学讲述自己能想到的对于两性的偏见,给一些场所的提示,例如在教育中、在职场中、在生活中、在媒体上、在婚姻上、在家 庭中。可以写在黑板上,可以告诉大家这些偏见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很多现有的差别都不是理所应当的。
2. 关于中国女性获得教育的历史:
从古代、近代被排除在教育系统之外,到新中国成立,再到今天普遍受到义务教育以及法律保护。-参考《从中国女性受 教育的状况看女性法律地位的演变》顺便可以提到外国古代类似的状况,即认为女性与知识、事业等要素的绝缘。
3. 性别偏见现状:
直到今天,在世界上的某些国家,女性仍然从很小就被认为不需要接受教育。(参考《全球性别差距报告》)。而在我国,今天绝大部分女 性都能受到教育,但性别偏见的问题依旧存在,特别有一些观念可谓根深蒂固。比如像同学们前面所提到的一些。(不知道有没有可以放出来的电影片段, 我想起来印度的几部电影,但都是与女性的梦想而不是教育机会相关的)
4. 关于这些性别偏见,特别是有关男女擅长不同事情的偏见,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某些研究结果对这种偏见的否认(需要具体再找下比较合理的); 同时可能也会有一些所谓的分析在唱反调,但这种分析存在“把结果当成依据”的错误方法。比如说某测试中男生总优于女生,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在女 性长期受到负面暗示的结果,而不能作为真正存在差距的依据。
STEP 2 从职场看性别偏见
时间:30 分钟
1. 在了解了校园的性别偏见以后,再从职场来看待这种现象。大家也会有一天走入职场,现在有一些了解也是很必要的。首先通过比较有意思的视频了解 一 些 在 职 场 上 女 性 常 常 面 对 的 刻 板 印 象 / 歧 视 / 偏 见 。《 男 人 和 女 人 在 职 场 的 不 同 待 遇 只 有 一 句 话 想 说 拒 绝 职 场 性 别 歧 视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t411m7qE?from=search&seid=967785498008495353
2. 中国女性就业历史变化:
古代男耕女织,建国后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氛围下,妇女参与劳动被视为理所应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旧社会的思想。 但也存在“平均主义”的问题,即把女人塑造成了男人,用男性标准去要求女性,缺少一个多元的评价标准。(可以配一些那个年代的海报)
3. 现在在职场中都存在哪些性别偏见呢?
从全球性别差别报告中可以看出,同工不同酬、领导职位特别是政治领域的两性比例失调、就业时男性优先的现 象屡见不鲜。即使女性更优秀更有才华,也依然常常被排除在核心职位之外。《“生来会做饭的”女人,为何却成不了主厨?|纪录片预告|橙雨伞公益 字幕组》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T4y1J7YL?from=search&seid=15477022347211408597
与此同时,在一些特殊职位上,男性又承担远比女性高 的危险,比如某些国家仍存在强制兵役制度。而我们追求的,是作为独立个体,不因为性别而被要求承担某一种职责,不因为性别的因素受到职场的区别对待。
4. “他者化”:“女院士”、“女民警”、“男护士”。所谓“他者化”简单来说就是将某种概念排除出社会主体的行为,像前面的一些说法,无形中也在加强职 场性别偏见。
5. 了解原因:
客观存在的两性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生理结构差异,如果对平等的追求完全忽略客观差异,那是不太理性和盲目的,统计学意义上讲,男性在 爆发力、速度、力量、耐久力上比女性强,但寿命比女性短。但人类社会到今天的和平年代,多次生产力革命已经让男女在生产力上的差距越来越小, 但女性个体总被期待承担生育者的责任,也总被认为没有足够的承担重要事务的能力,特别是一些特定职业中(男性也有类似现象,像护士);此外还有 法律保障不够完善,以北欧为例,男女在产假方面享有平等待遇,作为结果,在职场面试时较少出现因女性生育问题而出现的差别对待。
STEP 4 讨论:怎样的女性称得上是独立女性?
时间:30min
是经济独立,事业成功,独来独往不需要别人? 不婚就是独立女性了吗?
以小组形式总结出眼中“独立女性”的三个以上特征,并上台讲述,如果有,可以举一个人物案例。
在讨论结束后给出我心中的“独立女性”:“独立”两字容易使人存在误解,稍微有点形影相吊的大侠的感觉。但我认为这里的独立是指能够有内在的驱动力 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像旧传统中所有的选择都受制于人,这样就能够称为“独立女性”了。
当然,对于这个词也没有明确的定义。实际上在媒体上,这个词 有时会放在事业有成的不婚不育女性身上,这样的使用方法我认为是一种误读,媒体中“独立女性”多为中立偏褒义,有时这样会给人一种“这样才是好的”的 感觉,反而失去原本“有自己独立的选择”内涵了。
在本次课中讨论过的内容也是一样,无论对女性还是对男性,重视选择的权利,并且不单单因为性别原因而区别对待是我们追求的核心。女性可以成为优秀 的军人,男性也可以选择牺牲自己为了家庭做“家庭主夫”。
行动案例库
1.1 姐妹战疫安心行动
简介/摘要:姐妹战疫安心行动 是一项由上海女生梁钰发起的、旨在为前线女性医护人员提供安心裤的公益项目。2020 年 2 月 6-7 日, 她在微博询问,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解决月经期问题?她们的卫生巾和安心裤(裤型卫生巾)还够吗?
突然,数不清的私信涌进来,多数来自一 线医护女性:向领导申请过,好几天了也没有拿到卫生巾;8 个小时不吃不喝不尿,不敢上厕所;护士长自己掏钱去买纸尿裤,血和尿都混在 一起……和自己组建的志愿者团队一起,梁钰搭建了了从联系医院、厂家到网上募捐和线下运输的一整个工作流程。
疫情高峰期间,她们共捐 赠了安心裤 613,305 条、一次性内裤 320,883 条、卫生巾 160,776 片、护手霜 10,852 支,覆盖 205 家(支)医院和医疗队,超 84,500 人。同 时,借此机会,姐妹战疫安心行动也再次让拒绝月经羞耻成为了社交媒体的焦点。 原文链接(或上传): 「姐妹战疫安心行动」纪实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506748722479644?_wb_client_=1
1.2 “绿主妇”的绿色事业
简介/摘要:在上海市徐汇区凌云街道,一群家庭主妇组成了一支特别的志愿者团队。她们组织“可再生家庭废弃物回收利用”,让利用饮 料盒制作生活用品成了社区居民的绿色生活时尚;她们倡导“家庭一平方米小菜园”“家庭微绿地”“爱心编结”,让绿色走进每家每户。
她们热爱绿色,希望用绿色浸润寻常生活,用绿色滋养邻里关系,用绿色熏染社区内外,她们给自己起了个响亮好记的名字:“绿主妇”。 原文链接:侯秋宇, 唐有财.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治理——基于上海市徐汇区社区社会组织"绿主妇"的个案研究[J]. 中华女子学院学 报, 2017(4).
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580136222d921762517b171c4c995f05&site=xueshu_se 附 件 : 社 会 性 别 视 角 下 的 城 市 社 区 治 理 _ 基 _ 省 略 _ 社 区 社 会 组 织 _ 绿 主 妇 _ 的 个 案 研 究 _ 侯 秋 宇 .pdf https://uploader.shimo.im/f/lq2HekfCkEAiVrMo.pdf
备用任务卡
附录
基础性资料和说明
⚫ 波伏娃:《第二性》 罗宾·罗森(Robyn L. Rosen):《女性与学术研究:起源及影响》
⚫ Mary Wollstonecraft:《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 》
⚫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性别差距报告》 联合国:《2019 年人类发展报告》
说明:《第二性》等许多女性主义研究揭示妇女是被社会建构为他者的人,妇女的劣势不是自然形成的,这个等级划分的二元体系是父 权制的产物,是用来为巩固男性权力服务的。世界经济论坛和联合国的报告则通过调查表明世界性别差异的现状。
议题维度
一、教育中的性别差异
驱动性问题
女性与男性群体受教育差异
专业与职业性别隔离现状以及影响因素
如何改善两性受教育不平等以及专业与就业的性别隔离?
参考资料
⚫ 乔素玲:《教育与女性:近代中国女子教育与知识女性觉醒 1840-1921》
⚫ 马万华:《中国女性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与问题 》
⚫ 周群英.歧视与排斥:二〇一二年高考招生政策解析[J].社会科学论坛,2013(10):231-235.
⚫ 田菊. 高等教育中学科/专业选择的性别差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 程晋宽,严甜甜.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与职业双重性别隔离现象的理论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5(03):1-6+57. 李丹.中国百年女性教育发展史脱离"伪教育"藩篱走向现代教育[J]. 留学, 2019(9):30-38.
⚫王婷婷, 阳明正, 司继伟. 高中生数学性别刻板印象、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的关系[J]. 青少年学刊, 2018, 000(001):P.23-30.
⚫刘萍,何玲.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培养与女性科技人才的开发——基于对广西南宁市某重点高中文理分科状况调查的实证研究[J]. 贺州学院学报,2012,28(04):123-128.
⚫ 雍华,刘浏,冯长焕.性别差异对高中生文理分科影响的统计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21(02):152-154.
二、灾难中的女性
驱动性问题
⚫女性在疫情等灾难环境下的生存与生活
⚫灾难环境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及成因
参考资料
⚫ 联合国妇女署:How COVID-19 impacts women and girls
⚫ A report:The First 100 Days of the COVID-19 Outbreak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A Gender Lens
⚫ 在公共灾难时期,性别不平等现象在特殊环境下更加突显|专访张莉
⚫ 微博话题: #姐妹战疫安心行动#, #看见女性劳动者#
⚫ 小说:《白雪乌鸦》迟子建:有关鼠疫,其中提到灾难中的女性
⚫ 灾难中的女性、性与性别视角的社会工作:有关2008年汶川大地震
三、媒介对性别的建构
驱动性问题
媒介对性别的建构现象
媒介对女性建构的同时对男性产生反噬
参考资料
⚫ 盖琪.性别气质与审美代沟——从“娘炮羞辱”看当前媒介文化中的“男性焦虑”[J].学术研究,2019(07):151-155.
⚫ 公众号-橙雨伞-《大众媒介时代,女人只有被驯化的命运吗?| 知识库》
四、性少数群体与性教育
驱动性问题
性少数群体受到歧视现状
性教育缺失与性侵问题
女性的 Body Shaming(月经羞耻、荡妇羞辱等现象),成因以及改善措施
参考资料
⚫ 跨性别法律承认问题文章6 跨性别者:我不是要改变性别,只是要成为自己
⚫ 中国公众对性少数群体歧视程度的地域分布
⚫ 我国中小学性教育政策回顾(1984~2016)》
⚫《美国两大性教育模式的效果比较与政策发展》
⚫ 2019 年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调查报告》
⚫ 壹读:《在性侵事件中,“荡妇羞辱”为什么百试百灵?》
⚫ 涂欣筠:《我国未成年人性侵案件现状及其对策》,《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5,30(01):54-62.
⚫ 蒋平:《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与性教育问题》,《当代青年研究》,2012(08):32-36.